> 要闻

江源生态守望者 -澳门沙金app下载安装

果洛藏族自治州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总面积达7.6万多平方公里,地处三江源核心地区,生态地位极为重要。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心怀“国之大者”,多年来,果洛州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有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一系列工作,倾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用心守护源头绿水青山。

植被覆盖率达60.62%,森林覆盖率达13.4%;黄河出境断面水质始终保持在ⅰ类;藏羚羊、雪豹等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多;生态绿色产业从零起步,发展到了现在的乡村全覆盖,26%的草场、52%的牛羊和9家企业获得有机认证;15万多人享受到生态性补偿,吃上了生态饭……一组组数据,佐证着人们对“蓝天碧水净土”的主观感受和它背后的生态之变。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当生态、生产、生活相生相融、互惠共赢,全力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乐章”在雪域高原全面奏响。

“美”——生态招牌愈发亮眼

盛夏时节,行走在果洛大地,目之所及皆是美景,从雪山到湿地,从草原到湖畔,人在画中游,画在眼中现。

“快来看啊!”7月9日,晨光熹微,在距离玛多县城60多公里的一处湿地前,来自浙江的陈凯铭,第一次看到了黑颈鹤,激动地招呼着同行的朋友。

从花石峡镇到玛多县城八十多公里的路途中,雪山、草原、湿地所形成的特有生态系统,吸引着黑颈鹤、斑头雁、赤麻鸭等多种鸟类栖息。大自然绘就的壮丽风景,让这里成为饱览雪域高原风光的又一经典路线。

“我们一路上还遇到了几只猛禽,飞得很低,像是在给我们引路。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观看野生动物,真的太美妙了!”陈凯铭说,一路上,草间穿梭的鼠兔,寻觅食物的藏雪狐,湿地里成群的飞禽,让他过足了拍照的瘾。

然而,这样的“美”曾短暂地“褪”过色。上世纪80年代,人们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开始扩大养殖规模,不足6000人的玛多县拥有近70万头牲畜。过度放牧打破草畜平衡的后果接踵而至,草场退化、湖泊萎缩、黑土滩扩张。痛定思痛的玛多县,开始了长期的涅槃重生之征程。

通过全力打造生态屏障,大力实施退牧还草、沙化防治、湿地保护等系列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近十年来,黄河源头水源涵养能力不断提升,湖泊数量由原来的4000多个增加到5800多个。鄂陵湖、扎陵湖湖泊面积与2017年平均相比分别增大了70多平方公里和100多平方公里。湿地面积增加了104平方公里。

守护绿水青山的不只有玛多县。如今,在果洛州,长期从事生态修复和保护的人员达万人。在他们的努力下,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2012年至2023年,果洛州境内黄河出境水质始终保持在ⅰ类,14个国、省控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8.6%,pm2.5平均浓度为18微克每立方米,在全省排名第二;7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累计治理黑土滩、黑土坡10万多公顷。

“利”—— 绿色底蕴不断丰厚

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从事畜牧业生产的牧民,也在生态保护中收获到了更多红利……

“以前只知道过上好日子就得多养牛,不管草山有没有被吃‘坏’。”久治县索乎日麻乡索日村牧民才旦讲述了一段老一辈人的故事。为了多挣钱,才旦的父亲在过去曾加大牦牛养殖的数量,仅三年多的时间,就导致家里的草场不堪重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退化。为了养好牛,不得不租用草场维持,结果整整六年时间入不敷出。

“要实现草畜平衡,就要根据草原的最大承载量来决定养多少牲畜。”才旦对这句话深有体会,早在十二年前,他就以自家的牦牛为投资,加入了索日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如今,合作社已经发展成为拥有高标准畜棚、贮草棚、集畜产品加工、储存、展示为一体的产业发展基地,实现了科学化养殖。牦牛不仅实现了错峰出栏,而且肉质细嫩,在“绿色有机”标签的加持下,价格几乎翻了一番。

2022年,久治县被评为青海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县。秉承绿色有机资源,20多家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和养殖基地,出栏有机牦牛近10万头。各类经营主体实现收益分红多达1500多万元以上。

距离久治县一百多公里的班玛县,当地凭借着良好的自然环境,林下经济羊肚菌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从2021年至今,班玛县已建成42座羊肚菌大棚。相较于其他地区,班玛县羊肚菌错开了3月至4月的常规收获季,7月开收,经过加工后上市,正好填补市场空缺,销售价格也高出了平均价格。一年下来,羊肚菌种植收入在50万元左右,除了每年向土地所属村落的26户村民提供30万元分红外,还能为周边村落提供10多个劳动岗位,牧民不仅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而且还一手拿工资一手拿分红,拥有了稳定的收入。

如今,果洛州26%的草场、52%的牛羊和9家企业的产品获得有机认证,成为全省认证基地面积最大、认证牲畜数量最多、产品种类最丰富的有机农牧业生产地区;果洛农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达到4.26%,农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达到4.21%。

“心”——守护生态初心不改

“我在外巡护的时间比在家里待的时间多,保护它们就和保护自己家孩子一样,得放在心上。”在班玛县亚尔堂乡开柯河附近的一处山坳里,今年55岁的生态管护员才南,带着4个年轻的生态管护员,在每一处可能安置陷阱、容易发生盗挖盗采的地方,细致地进行着巡护和排查。

牧民口中称之为“拉雅山”的地方,周围共分布有100多处野生动物聚集点,才南一行人要完成所有点位的巡护,需要在山林间走近百公里。“我们巡护一次就要三四天的时间,食物大多是自带的糌粑和干肉,累了就得搭个简易帐篷休息。”才南告诉记者,拉雅山内栖息着野生林麝、白唇鹿、金雕等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是他们巡护时间最长,最重点的巡护区域,一年四季从未间断过。现在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从事巡护工作也显得越发吃力。为了这片山林,为了巡护工作不断档、线路不遗漏,才南每次巡护必带新人,让他们熟悉线路,给他们传授经验。十年的巡护生涯,让才南有着一个不曾改变的信念,那就是把生态保护的理念一代代传下去。

距班玛县400多公里外的玛多县,进入7月,正是黑颈鹤、红脚鹬等珍稀鸟类,带雏鸟觅食活动的季节。黄河乡生态保护管理站负责人加羊多杰,带领保护站的生态管护员,分散在每一处观察点上,守护着独属于这些鸟类的“惬意”。

“我们生态管护站为黑颈鹤搭建了118处新家。去年统计过一次数据,黄河乡境内黑颈鹤的数量从121只增加到了293只,繁殖率也从20%提高到了90%左右。”加羊多杰望着不远处湿地中的黑颈鹤一家,欣慰而自豪地说。

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时,32岁的加羊多杰自愿申请成为生态管护员。加羊多杰说:“国家对生态这么重视,我也想参与其中,把生态保护工作做好。保护好黄河源头的生态环境,既是作为土生土长果洛人对故土的热爱和情怀,更是使命所在。”

网格化巡护、卫星遥感 人工核查、不分季节的常态化巡护模式……在这片雪域高原上,10717名生态管护员“扛起源头责任”,守护生态、守望绿色。

来源:  责任编辑:石进玉

(原标题:江源生态守望者)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