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引进村 圆了农户致富梦 -澳门沙金app下载安装
在西安市委、市政府2024年全市“八个新突破”重点工作部署中,提出“要加快推进民生保障和社会服务在优质均衡上实现新突破。”西安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聚焦城乡融合发展,在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上攻坚发力。”
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浇灌”。围绕金融助力乡村振兴这一大课题,西安通过深入引导金融机构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三农”领域金融支持,以特色化惠农利民金融服务手段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以金融“活水”赋能推进高水平乡村振兴,促进产业、创业、就业“三业”提升。
从“输血”到“造血”
精准发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七月中旬的骄阳下,趁着连日雨后放晴的好天气,蓝田县蓝关街道薛家村的养牛户薛海刚,在牛栏大棚里仔细查看着高高码放的饲料垛。
“这批牛饲料是我前不久用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资金购买的,大概够存栏的牛吃3个月。”说到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已从中受益的薛海刚情不自禁地咧嘴笑个不停。
2023年,老薛开始尝试养牛,一开始饲养了10多头。很快,感觉“摸到了路数”的他想继续扩大养殖规模,但购买牛饲料等开销让他感到了资金周转的压力。
正当薛海刚为此发愁时,秦农银行蓝田支行(原蓝田农商行)工作人员恰巧来村里入户推广涉农特色金融服务。“多亏了银行上门办理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给我贷款5万元。手续非常简单,办理结束后四五天钱就到账了。而且这个贷款在政府补贴后还不用我担利息,能让咱‘一身轻’地全力投入养殖生产中。”薛海刚说。
如今,薛海刚养殖的牛已有60头左右。“近期肉牛价格波动较大,还好有优惠的贷款政策帮我减轻了资金负担。往后我打算继续用好这项政策,美美地发展养牛事业。”薛海刚笑着说道。
“就在7月11日,我新签下了3栋楼、近3000平方米的定制门窗大单!”站在新开的第二间门店前,蓝田县蓝关街道冯林寨村村民冯武刚兴奋地向记者展示着到手大订单的原材料购进单据。他给记者算了算账——这笔大单完成后,至少能有10万元“稳稳地装进腰包”。
“我经营定制门窗有几年时间了,切身体会到了流动资金的重要性。刚开始创业时,曾经因千把块资金缺口进不来原材料,眼睁睁看着大单子流失。”2023年10月底,冯武刚通过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从秦农银行蓝田支行(原蓝田农商行)贷到了5万元钱。“当时购买门窗材料急需一笔资金,这笔很快就办下来的信贷让我渡过了难关。如今,我的门窗生意越做越红火,最近还开了第二家店。”冯武刚说。
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是专门为建档立卡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户发展产业或生产经营量身定制的贷款产品,具有手续简便、无需向银行提供抵押或担保、成本低且享受财政贴息等特点。贷款额度原则上为5万元(含)以下。对确有能力、有需求的可追加至10万元。超出5万元部分不享受贴息,不纳入风险补偿范围。贷款期限为3年期(含)以内。
记者从西安市委金融办了解到,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加强协同配合,先后制定实施《关于持续推进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的通知》《建立健全脱贫人口小额信贷长效机制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及工作机制。同时,强化沟通,争取驻省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对西安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相关工作的支持力度,并扎实开展常态化督导帮扶指导工作,充分发挥金融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积极作用。
2024年6月底的统计数据显示,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已累计为全市21533户群众的产业发展合计提供了57458万元资金支持。这一帮扶政策,已成为我市支持脱贫人口发展生产、稳定脱贫、致富增收的重要资金来源,而且正日益凸显出从“输血”到“造血”的显著成效。
创新涉农金融服务
引导信贷资金向“三农”倾斜
在推动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积极发挥效能的同时,我市还多措并举确保涉农金融投入稳定增长、推动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宽涉农企业融资渠道。
去年冬天,长安区皇甫村村民刘海博开始考虑购入大型农机,盘算着“来年春天提升种地效率”。可让刘海博犹豫不决的是他手头并不宽裕,面临着资金压力。
“如果没有贷到资金,就没有办法让刚成立的盟辉农机合作社顺利运转。”刘海博回忆说,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秦农银行长安支行工作人员进村宣传“兴农e贷”。经过手续认定后,刘海博很快从银行贷到了15万元,随即购买了合作社的第一台农机。“开着新农机,我心里马上就有了做现代职业农民的底气。”
谈起合作社的发展蓝图,刘海博告诉记者,银行的“兴农e贷”真正能为有资金需求的农户解决实际问题。下一步,他考虑继续通过银行贷款来盘活更多零散土地,形成规模效应,以便于机械化作业。
据了解,“兴农e贷”是秦农银行基于信用信息的涉农金融创新产品,农户凭身份证即可在线上申请,无需担保、抵押、手续费,较好满足了农户的生产经营需求。
“兴农e贷”等特色涉农金融服务创新,是西安市引导金融机构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对“三农”领域金融支持的重点工作缩影。
记者从西安市委金融办获悉,通过落实激励政策,引导信贷资金向“三农”倾斜,加强信用信息应用,推动金融产品创新等工作措施,我市积极探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新路径,持续增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效能,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从成效看,西安市着力破解农业主体信用、信息、抵押“三缺问题”。西安市委金融办联合秦农银行完善“西安市农户信用等级评价系统”,实现了信息采集、数据修正、数据迭代全链条数据更新。截至2024年6月底,全市已完成评价57.94万户,完成授信22820户,授信金额97.09亿元,实际用信21182户,用信金额95.69亿元;同时,依托农户信用等级评价系统,在涉农区县、开发区推动开展“整村授信”工作,实现“整村授信”扩面增量。截至2024年6月底,累计完成1344个行政村的“整村授信”工作,已授信246291户,授信金额91.91亿元,已用信32839户,用信金额47.28亿元,切实提升了金融对农业农村的服务水平,拓展乡村振兴融资来源。
记者从西安市委金融办了解到,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涉农贷款余额3372.73亿元,同比增长3.98%。(记者 刘宁 刘骁华 实习生 赵星源 文/图)
来源: 责任编辑:石进玉
(原标题:金融“活水”引进村 圆了农户致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