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

从“死亡之海”到“诗和远方” -澳门沙金app下载安装

——腾格里沙漠“不惑”之变

在人们印象里,沙漠曾是死亡之海,禁忌之地。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宁夏中卫市曾饱受沙害。移动的沙逼近城区、淹没农田、封堵家门、落入碗底。于是,人要与沙苦战,战至人进沙退。

四十不惑。40多年来,腾格里沙漠从当地人渴望逃离之地,变成外地人心中的诗和远方。中卫有的,不止是无垠沙海、浩瀚星辰,还有壮美黄河、巍巍高山。滑沙、骑骆驼、沙漠冲浪等娱乐项目,让游人在酷热盛夏不减反增。星星酒店、沙漠宿集、野奢帐篷等沙漠度假产品的出现,更让游人得以在沙漠中置身清凉之地、享用烛光晚餐、静观大漠星河,如坠海市蜃楼。

战至人进沙退

人与沙,曾是死敌。

“我这辈子都忘不了,小学放学路上,突然来了一场沙尘暴,把几名同学刮到了水渠里。他们就这样失去了生命。”扎根家乡治沙34年,60岁的唐希明回忆起儿时经受的沙害,语气依旧沉重。

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因沙丘高度曾超过百米而得名,而腾格里沙漠曾每年向中卫城区移动四五米,可谓“沙进人退”。那时,中卫人几乎都害怕、讨厌沙漠。农村出身的唐希明努力学习、考上大学,就是为了逃离这里。

1958年,我国首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建成通车。为了守护铁路,全国治沙资源汇集于沙坡头。科研人员携手当地百姓,创造性地发明并使用麦草方格治沙技术,结合植树造林等举措,千万人众志成城,一点点固定住流动的沙丘。

或许是缘分使然,唐希明从当时的西北林学院毕业后,又被分配回老家,成为一名林业技术员。从此,他立志要通过科学治沙让家乡变个样。

像许多基层治沙人一样,数十年间,唐希明头发越来越少、皮肤越来越黑,带回家里的沙子总也扫不完。如今,他已是中卫市国有林业总场正高级林业工程师,参与治理了73万亩沙漠,发明的“干”字形铁制植苗工具,让沙漠植绿效率大大提升。

从人海战术到科学治沙,几代人苦战数十载,腾格里沙漠向后退了25公里,实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而包兰铁路也得以平稳运行至今。

唐希明说,他经历了从“怕沙”到“爱沙”的心路历程。这种转变,离不开沙漠旅游的发展,以及它给沙坡头区带来的新变化。

62岁的陶能是沙坡头旅游景区原董事长,也曾在中卫市文旅局工作过,是沙坡头旅游发展的一名全程参与者。1983年,化学专业毕业的他做了4年中学教师,后又被调至中卫外事旅游局工作。

改革开放后,不少非洲人到中卫观摩学习治沙技术,也有欧美背包客被神秘的中国西部所吸引,沿着古丝绸之路游览探险。“那时候国内游客很少,所以中卫只有外事旅游局,而没有对内的旅游局。”陶能说。作为懂英语、爱学习的年轻人,他被安排接待外宾、华侨等境外游客。

然而,他很快就对这份工作埋怨不迭。“不知道为什么,那些外宾总喜欢往沙漠深处跑,一待就是好几天,又晒又累,弄得灰头土脸。”

为了弄清远道而来的游客为何吃尽苦头也要到沙漠去,陶能专程去北京学了半年英语和粤语。渐渐地,他能够和外来游客深度交流,才知道他们喜欢沙漠,是因为这里远离城市钢筋水泥的压抑,这里的日出、日落、暴雨、彩虹都不同寻常。虽然自小生长在中卫,他也是因这份工作,才初次见到下过雨的沙漠变成粉色,知道沙漠里有绿洲、人家。

陪同几名香港学生进沙漠的经历,则彻底颠覆了他对沙漠的认知。那是一个5月,在向导带领下,驼队与旅客进入沙海深处。晚上八九点钟光景,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刮走了游客的帐篷,10个人蹲在仅剩的两顶帐篷里,苦苦挨过一夜。

“我当时想着,完了完了,拿不到劳务费就算了,人家肯定要举报我。”翌日,陶能忐忑不安地带着游客去澡堂冲澡,结果游客反而要请他吃饭——他陪他们在有生之年经历的这次沙尘暴,十分难忘。

自那之后,陶能就准备了一个笔记本,让世界各地的游客在上面写下游历沙漠的感受。那些奇思妙想,时常给陶能以启发,为如今全国知名的沙坡头旅游景区奠定基础。

纵情大漠长河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歌绵延千年,景色亘古不变。在沙坡头旅游景区的王维观景台,游客可一睹黄河、沙漠、高山交相辉映的壮阔奇观。这片自然景观,成为世界独有的旅游资源,也是中卫乃至宁夏旅游的“流量密码”。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沙坡头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国内游客。2004年,中卫撤县立市,当地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陶能被调到沙坡头旅游景区工作。他去内蒙古、甘肃等地甚至阿拉伯国家考察沙漠旅游,将滑沙、沙漠冲浪、飞渡黄河等游乐项目带到了景区,还在沙漠建了餐馆、酒吧。

2007年,沙坡头旅游景区入选国家5a级景区,当年游客量近60万人次。据景区销售部区域经理郭嘉诚介绍,这些年,景区基础设施、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影响力逐年扩大,去年景区游客接待量超过127万人次;今年上半年,游客接待量已近6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提升百分之十。

进入暑假,大漠长河迎来八方游人,中卫市的宾馆、餐饮店都“旺”了起来,景区工作人员也进入最忙碌的季节。

50岁的李守元是沙坡头区常乐镇大湾村村民,每天“从天亮忙到天黑”。黄河之上,他划着自制的羊皮筏子,对着天南地北的游客,讲述这一古老交通工具的历史及制作工艺。“一只羊皮筏子要用14张整羊皮,脱毛后灌入香油、盐水,软化皮质还防腐……”介绍完毕,他热情地给游客唱起民歌“花儿”,歌声在大漠长河间回荡,游人拍手叫绝。

“进入七八月份,我每天都要拉着游客来回划二三十趟,工资也涨了,一个月能有七八千元。以前觉得沙子讨厌,现在喜欢得很。”2012年,李守元就来到沙坡头旅游景区担任筏工。随着游人数量增多,景区筏工今年增至110多人,其中大多是本地农民。

在滑沙区,大人孩子乘滑沙板从70多米高的沙丘上滑下,欢笑与尖叫此起彼伏。吴泉一家专程从江苏南通来到这里,在沙漠中待了3天,入住了“世界上最孤独的酒店”——建在沙海中的星星酒店。“老家见不到沙漠,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很开心,住宿体验也很好。一到沙漠,感觉整个人都自由了。”

沙漠水城的“大片感”景观,还引来各大综艺节目到此取景,一些国际品牌发布会也在这里进行。“这些活动进一步扩大了我们的影响力。目前景区收入一年在3亿元左右,我们今年的目标是4.5亿元。”郭嘉诚说,景区正在打造沙漠主题乐园,未来将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游乐设施。

沙坡头旅游景区的“鲶鱼效应”,激荡起一座城市及其周边的文旅产业。金沙海、金沙岛、66号公路、南北长滩黄河古村落等景点,皆以大漠黄河风情及项目体验吸引游客。在无垠沙海之中、浩瀚星辰之下,游客打卡拍照,享用啤酒烧烤,入住火车主题酒店或野奢帐篷,还能围坐篝火旁、欣赏赞比亚舞者带来的非洲风情舞蹈……

当“星星的故乡”成为宁夏文旅新名片,更多游客来沙漠仰观星河,也催生了星空导师等新职业。数据显示,中卫市旅游行业从业者,从2014年的4万人增长至如今的7万人。今年6月,中卫大漠黄河(沙坡头)旅游度假区被确定为2024年新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中卫沙漠旅游也在进军年轻市场。今年暑假,中卫市“青春漠漠搭”系列沙漠露营帐篷正式投运,打造了四大主题营地共1018顶帐篷,包括沙漠艺术活动丰富的“星火集漫步营地”、以音乐为主题的“么么哒摇摆营地”、供游客“放飞自我”的“显眼包撒欢营地”、以观星为主题的“星游记探索营地”。

“我们的帐篷做了升级,有些还带独立卫浴,面向大学生群体提供折扣优惠,还同步配套了美食街、啤酒音乐节等,让年轻人在沙漠里嗨起来。”帐篷营地负责人之一王鑫说。

坠入“海市蜃楼”

“游客过去是来沙漠探险,今天却是来寻找人生的意义。我们要让游客‘嗨起来’,但沙漠是静能生慧的地方,我们还要让游客静下来。”陶能说。与世界各地游客交流、博览沙漠相关书籍、在沙海中无数次孤独跋涉,让他对沙漠旅游生出敏锐的洞察。

他曾经喜欢给外国游客讲沙漠里海市蜃楼的故事——他并未亲眼见过,只是听老一辈人说起。20多年前,他在迪拜看到沙漠里林立的酒店集群,内部设施豪华舒适,人在其中既能感受沙漠之美,又能免受日晒之苦。他意识到,“海市蜃楼”可以成为现实。

在沙坡头建起“海市蜃楼”,是陶能一直以来的梦想。当坐在刚开业的沙漠宿集泳池边,听着丝路风格的背景音乐,在仿古凉棚下喝着柠檬水时,他感到自己的梦想实现了。“一坐到这里,看着一望无际的沙丘,我的心就静了。”他坠入了这个楼兰古国般的“海市蜃楼”。

沙漠宿集建筑集群外表是黄泥色,古朴粗粝,像庭院里的每一盏灯、每一棵树一样,漫不经心地与寂静沙海融为一体,毫无钢筋水泥气息。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古董沙发、木柜、椅子、钢琴等,被看似随意却又无比妥帖地安置在室内空间,让整个民宿散发着被时光打磨过的温柔古拙。入夜,挂在梨树上的小灯散发昏黄暖光,丝毫不会掩盖银河之璀璨。

沙漠宿集开业前几天,就有多名游客要求入住。“孩子来这里玩沙、游泳很快乐。对我们来说,沙漠里很安静,晚上躺在沙发上看着满天星星,是难得的放松。没想到沙漠里有这么丰富的美食和这么好的设施,真是远超预期。”39岁的四川游客杨莎说。

粗粝的外表,极致的服务。用沙漠宿集开创者陈祖品的话来说,就是把西部的荒凉和人们向往的美好生活相结合,做一个能让人深度体验沙漠的度假产品。“外面刮着沙尘暴,游客隔着落地窗观赏,而室内却春暖花开,这就是海市蜃楼。”

40多年来,陶能几乎经历了中国旅游业整个发展阶段。他观察到,西部的苍凉壮阔,恰是喧嚣都市生活的反面,更多人愿意来这里亲近自然、寻找安静,这是文旅风口。

“但西部文旅产业现在整体还比较粗放,得有人打破这个惯性。过去我们讲统一化、标准化,现在年轻人更需要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人们的需求已经从观光、体验发展到深度体验、度假阶段了。”陶能说。

游人千里迢迢奔赴远方,为的就是寻求“不同”。作为旅游和民宿重度爱好者,陈祖品自然深知这种需求,因而极其注重在地文化的挖掘与呈现。

他找到中卫人几乎忘却的羊毛手工毯织毯厂,请艺术家根据中卫大麦地岩画图案设计出纹样,再交由织毯厂娴熟的女工以宁夏滩羊绒为线,手工编织成挂毯,作为客人床头的装饰。经由他介绍,许多人才得知,原来故宫、大英博物馆都收藏着中卫的手工羊毛毯。他还为客人设计“沙漠寻宝”游戏,将产自宁夏贺兰山东麓的葡萄美酒埋入沙中,游客若能寻到,便可免费获得。暮色渐沉,沙海中出现一条由昏黄小灯指引的路,尽头是一扇门。游客推开这扇门,便见到沙漠中的烛光晚宴……

从废弃古村落改造的黄河宿集,到如梦似幻的沙漠宿集,创始人陈祖品始终认为,一个好的旅游目的地,是要分享爱与善意。

5年前,黄河宿集建成开业,此后,星星酒店、钻石酒店、乡村民宿等度假产品逐一涌现。有些尽管价格不菲,却时常供不应求。当被问及是否担心更多的度假产品会彼此竞争时,陈祖品说:“需求就在那里,市场很大,我们现在做的还不够。”(记者马思嘉 冯开华)

来源:  责任编辑:石进玉

(原标题:从“死亡之海”到“诗和远方” ——腾格里沙漠“不惑”之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