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22家博物馆镇馆之宝一起讲述“和合” -澳门沙金app下载安装

因为疫情防控需要短暂中断的“和合中国”特展,近期有望在辽宁省博物馆再次开展。与以往辽博举办的展览不同,此次特展主题深远、首展文物丰富,最主要的是,从全国22家博物馆外借了100余件国宝级文物。

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到南京博物院,这些出土和收藏地点散布在全国多地的文物此次汇集在了“和合中国”,让观众实现了“一个展览看全国”的愿望。

《飞天童子图》

反映了东西方的文化融合

在“和合中国”展厅里,有一件造型别致、憨态可掬的青铜器。它环目、尖喙、弯眉,外形类似猫头鹰。这件商代晚期的精美青铜盛酒器就是“鸮卣”,被观众亲切地形容为“愤怒的小鸟”。

“和合中国”里展出的这件鸮卣来自山西博物院,是这家博物院的国宝级文物。在此次“和合中国”特展中,除了山西博物院外,还展出了多件来自国内其他博物馆的珍贵文物。

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刘宁介绍,此次特展共展出与“和合”文化有关文物、古籍402件/组(436单件),其中,外借文物121件/组(177单件),占到了展品总数的1/3。

这些外借文物来自甘肃省博物馆、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等全国22家博物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这些文物不仅出土地点空间跨度大,而且从新石器时代直至明清、近代,时间跨度非常大。

特展上,出土于辽宁省朝阳建平的北宋大晟黄钟铭文编钟,是“靖康之变”时一路随徽钦二宗北上的物品,尤其值得观看。此外,特展中,还展出了6件旅顺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分别是《阿弥陀净土变相图》绢画残片、《飞天童子图》绢画残片、赭地联珠鹰纹锦片、两件泥塑彩绘文官俑、魏晋贴塑花纹陶片,以及唐代《飞天童子图》绢画残片和唐《剃度图》画残片。这6件文物中,除了魏晋贴塑花纹陶片外,其他均属于唐代。其中,前两件是国家一级文物。

旅顺博物馆馆长王振芬介绍说,《飞天童子图》绢画残片出土于我国新疆地区。绢画中,童子形象生动,全身赤裸,眉间鹅黄,颈佩项饰,臂绕红色帔帛,双手持物,手腕和脚腕处皆配钏,肢体舒展,自然向上弯曲,四周祥云环绕,飞天及其造型都充满了西方文化色彩,但那种帔帛飘飘的表达方式又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吴带当风”的绘画风格,代表了当时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交流。

丝囊骆驼俑

诉说着丝路上的文化碰撞

在“和合中国”特展中,展出了一件距今5000多年、名为“勾连涡纹彩陶罍”的牛河梁遗址彩陶器。这件彩陶器泥质红陶身上,被饰画了黑底,黑底上又画上了线条,流畅、简洁,象征着水波的勾连涡纹带。

在牛河梁遗址出土的这件勾连涡纹彩陶罍旁,摆放着一件2000多公里之外的青海省出土的圈纹彩陶壶。同样作为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器,这件陶壶身上也有着画笔流畅、圆圈状的涡纹。

同一时期,相隔千里,这两件文物并排展示,凸显了几千年前先民对包括河流、日月等大自然的理解,以及他们隔空将自然景象绘画在彩陶器上的不约而同。

在“和合中国”展出的400多件文物中,类似于勾连涡纹彩陶罍和圈纹彩陶壶,虽然地域和时间跨度大,但反映同一主题和历史现象的文物还有多组。

在特展中的“和谐万邦”部分,展出多件隋唐时期墓葬中出土的骆驼俑。山西博物院的隋代胡人吃饼骑驼俑、辽宁省博物馆的唐代彩绘胡人骑骆驼俑、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唐代丝囊骆驼俑都反映了隋唐时期,古代丝绸之路上商贸繁忙、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兴盛。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在“和合中国”十几个文物展出类别中,除了考古遗址及墓葬中出土的文物外,古代书法和绘画都分门别类地进行了有序陈列,反映同一个主题。比如,围绕“桃花源”“孝道”“行旅图”和“兰亭雅集”等主题,策展人分别展出卷轴、立轴、册页、扇面等古代书画艺术作品。本报记者 朱忠鹤

来源:  责任编辑:石进玉

(原标题:22家博物馆镇馆之宝一起讲述“和合”)

网站地图